本部电影深深植入于法国乃至一般西方的社会和文化语境。众多现实元素以切片组合的方式,法国版《伴娘》形成了一面凹凸各异的生活透镜:社会构成的老化,福利国家的紧缩、左翼声浪的低潮,以及,不时出没的马克龙象征着生活进展”不温不火”之庸常状态的政治指涉。另外,汉森-洛夫似乎十分热衷和擅于亲密戏份的执导,总能呈现肌肤之间互相接触的实在感觉。再者,大概延续了侯麦等人的笔法传统(以及结合自我成长的家庭经验),法国版《伴娘》作为话语内容的“哲学”之于影片亦是显见的,“家庭”同样充当着一个情绪交互的重要场域(圣诞节的家庭庆典尤其让人联想到《前男友(校园 1 V 1 )结局》的结尾,单纯而温暖的欢乐)。不过,一个需要慎思之处可能在于,电影对于两个主要困境(父亲的赡养和婚外的恋情)的书写似乎一致避开了“伦理”的范畴,标志新生的结尾定格亦象征着对于过去的妥善安放。
用户评论
施小璐
2025-03-31 10:20
阳光下的树懒
2025-03-31 04:22
杜伯濑斯
2025-03-31 02:18
默默的漠漠
2025-03-30 01:58
这个名字不错吧
2025-03-31 07:48